結婚是兩個人的事?兩家人的事?

以前的人早婚,十七八歲就嫁掉了……
現在的人遲婚,二十七八歲嫁掉還算早……
在東方人的眼裡,結婚一定要擺酒、準備紅包、接新娘……
一般傳統習俗,甚至還得挑好日子,看時辰八字……

家中有兩位姐姐,年齡26、28,屬於適婚年齡。
然而,沒有對象何來結婚?沒有準備好,又怎能倉促結婚?

常聽說,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,是兩家人的事。
可是,照剛剛和姐姐的聊天中,得出的結果是,結婚不只涉及兩家人。
打個比方,請朋友喝喜酒、找人當姐妹或者兄弟,伴郎或伴娘、被對方的親戚催婚等。
最好笑的是,姐姐經常被人催婚,所以搞到她有點煩。
(或許是我姐的市場太好,怕被人搶走。XD)
對方的親戚還說我姐:“你們結婚一定賺的~” 這話啥意思?
結婚什麽時候變得跟做生意一樣,談到利益關繫的?好奇妙的催婚法!
就算你們家有錢,也沒有必要說這樣的話吧!(對不起,怒火縱燒當中……)

另一方面,看見友人為好友籌備婚禮,幫忙拍婚紗照和設計請柬。
好奇之下,看了看設計圖,然後從中知道請柬是否以灰白色為主色系。
此外,信封是白色的……
我相信,很多的父母看到白色都會勸他的孩子,不能用白色吧~
畢竟,喜事是紅色,喪事是白色。
結果,友人說,這是設計者的自由,
是結婚的人自己喜歡,不需要爲了別人而特意遷就。
問題是,這是攸關父母面子的問題,難道你要家人面臨親友的盤問?
 “XX的孩子啊……結婚用的請柬是白色的,很像做白事。”
我已經可以想像,那些三姑六婆的嘴臉,真的很難看。
如果,被父母知道有人在背後這樣說自己的孩子,應該感到很壓力,很不爽吧!

這就是所謂經典的東方社會的家庭。
對於這樣的家庭感到悲哀,有時候蠻可恨的。
常常聽到,男方請酒,原來女方也要請酒,而且是擺酒樓的那種。
從小到大見過不少的親戚、朋友結婚。
當然,也見識過無數愛面子的華人。
雖然自己也是華人,但是看到大家愛面子的程度,真的覺得很無奈。
不過,我還是愛看。因為他們在談論的時候,真的很可愛。
個人還蠻愛模仿給姐姐妹妹聽……XD

怎麼個愛面子法呢?
 第一,聘金給多少?(要照行情走,所以我說結婚是利益關係。)
第二,嫁妝有多少?(金條最好,同樣是利益關係。)
第三,擺幾桌?(越多越好,一樣要講錢。)
第四,婚紗拍了多少?漂不漂亮?(同樣要錢)
第五,打算去哪裡蜜月旅行?(越遠越好,最好是歐美國家,比較浪漫。)
這都是要結婚的人基本所需籌備婚禮的費用。

還有一個面子的問題,也就是去喝喜酒的親朋戚友們。
大家會頭痛,人情要給多少的問題。
 聽妹妹說過,吉隆坡的人情是RM80,檳城的是RM50至RM60。
其他鄉下的小地方,只要後面有個8字應該都沒問題,RM38、RM48、RM58、RM68……
聽說,如果一家大小去喝喜酒,會比較值得。>.<

此外,都市人比較實際,為前往喝喜酒得人做好准備。
只要把“利事”放入請柬的信封內,喝喜酒當天把請柬“還”給結婚者即可。
這是方便結婚者在點算時,可以知道你給了多少“人情”。
而酒樓更是不收信用卡,當酒席結束之後,就要開始算帳。

總結以上種種的情況,結婚涉及利益關係、面子問題、金錢問題。
如果結婚是愛情的終點站,而結婚必須顧慮這麼多的問題。
那麼,爲了減少這些麻煩的事,我看還是到國外註冊旅行, 回來將照片一張張分給大家,然後說道“我結婚了。”
這種做法好像蠻酷的……
但是,您必須在能夠承受父母、親戚朋友的指責下,才能這麼做。



“那個嘛是XX的三女兒咯~去一個旅行回來就說結婚料~不知道是不是先上車後補票?”
 (這個很正常,沒有爲什麽……因為她們是三姑六婆,無論你做什麽都必須要做好被她們批評的準備。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濟州剪髮記

期待馬甲線

誰叫我生病